走进音乐的世界,深刻感受音乐的律动和声音的波动带给你的深刻感受,让你更深入感受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以下来自学员的分享:
“这一次算是走马观花的观光, 没有拍当时的实地照片。进到工作室里给我感觉最吸引我的是那几扇窗户,窗外的绿茵,窗纱上挂着尘土,阳光洒落,那段时间听傅佩荣老师讲道德经,脑袋里就有和其光,同其尘,的和光同尘。还有一楼的大圆木柱上纵深的裂缝,角落里的插花,以及沙地里的小石亭的灯光,古色古香古风古乐。
一二楼都摆放很多书,现在到哪都喜欢看看别人摆放的藏书是哪些。楼上找到一本我也有的莫言的蓝色包装生死疲劳,这是一个开心点,其次老师也喜好国学我也觉得蛮亲近的。因为很多人是以用的目的,但换做喜好就不一样了。虽然我还没打开但大概了解过一些皮毛。有一个书法室里写着心外无物还是心外无法记不太清了,反正二有其一,另一个我脑补的做了一个关联,还有一个止语,语言的魅力与毒害都是无以复加值得警惕小心谨慎处之的,深有同感。
下面的图片是堂主师傅,当时接待我们的是堂主师傅的徒弟助理也就是师姐啦,一个白衣小姐姐,在一楼谈话许久后带我们去楼上参观。使用了大部分乐器,像圆形的海浪鼓,在角度倾斜后就像潮汐涨落。联想起初中时听百家讲坛鲍鹏山老师讲水浒时,鲁智深在钱塘江畔的客栈坐化。他是水浒里最不计较的好汉,有很多好汉精通算计最后反倒是质朴无拘的花和尚护送他们。若有可保性命无虞的方便法门大抵也是孟夫子所讲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还有这根有纹路丝线斑孔的像木棒的乐器,当时介绍说里面全是些果壳,我脑袋里就比较俗气的蹦出来木归木,尘归尘,土归土,各归其出处。还有像贝壳的果壳挂着的像珠帘一样的乐器,手拨动发出如小溪流水潺潺涓涓。还有风铃的声音我听起来挺好,我姐听着听着就觉得有点儿小害怕。
重点是铜钵,看起来做工古老质朴,那些印痕是敲打出的印痕还是本来就这样我也没法确定。先是在老姐后背敲,我听起来很和谐安详,像寺院寺庙里的钟鸣梵音,也让他肩背劳作后的酸痛感消弭。然后就在我后面敲,第一声左侧腰有轻微异样感,也许是微不可察的疼痛,也许是无法描述的感觉,第二声就是右侧腰同样的感觉,之后声音连环递进,腹部就一股焦虑被触发了。之所以觉得是焦虑是排除恐惧后的命名,犹如死火山的复苏后炽烈喷发,感觉顺着食道脊椎一路上涌,喷薄而出。有点儿小失控,声音在哽咽,声音前后有明显的变化。
我注意了操作手法细节使用很细腻,临走时师姐那边送我一句话,让我觉察一下自己的这个部分,很是感激,作为爱好者从业者要更多的觉察和处理自己的问题,才能服务别人。前面谈话就很同频,理念很好,聊到面对异性来访者会有什么不太好的体验与否,当时师姐一句话触动了我,她说在她眼里眼前目之所及的都是孩子只是孩子,当然这里表达被我强调了,当时就是云淡风轻又掷地有声,“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之后过了两天加了师姐微信,就了解了师傅也参加过以前的震后援助。以及对于设置的变通,改观了我对于咨询伦理设置的死板,不知灵活变通权变,越是这种约定俗成的问题越需要深思熟虑的推敲。
联想到孔夫子开创华人师徒关系风气之先,“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以及“有教无类”,还有部分佛学的弘扬,那种大爱的感召,就打从心底开始折服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真的能有很大的感召力,如孔门师徒,如我对师父。我只是头脑里知道未能践行,有了目力能及的方向。也想起佛陀的弟子僧众化缘,人与人,人与自然是不分割也无分别的。我以前只能从国学传统经典里看到人与人代际传承文化精神传承的纵向相联系,就从一则视频号的小视频里学到了师傅言传身教表达的人与人横向的交互联结,一纵一横立体补全,取法自然,道法自然。也诚服于宗教的魅力,就像人本主义先驱大师卡尔罗杰斯是牧师,释迦牟尼是佛教徒,那种对生命本真质朴本性秉性的回归,那种度苦厄的大愿力,令人高山仰止,心悦诚服。排队下个月三日工作坊,后续跟进补充。”